常见的人格障碍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里面介绍了常见的人格障碍,这个感觉确实比较普遍,只是程度有别, 在 ccmd-3相关精神障碍的治疗和护理 给出了这些障碍的病因与病理机制和临床表现

摘录如下 另提供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 和ccmd-3相关精神障碍的治疗和护理打包下载

[url=http://www.psycard.net/auto/data/13084/detail.php?thisid=6233]ccmd-3下载[/url]
60人格障碍[F60特定的人格障碍]

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使病人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这种模式显著偏离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一般认知方式(尤其在待人接物方面),明显影响其社会功能与职业功能,造成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不良,病人为此感到痛苦,并已具有临床意义。病人虽然无智能障碍,但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难以矫正,仅少数病人在成年后程度上可有改善。通常开始于童年期或青少年期,并长期持续发展至成年或终生。如果人格偏离正常系由躯体疾病(如脑病、脑外伤、慢性酒中毒等)所致,或继发于各种精神障碍应称为人格改变。

【症状标准】个人的内心体验与行为特征(不限于精神障碍发作期)在整体上与其文化所期望和所接受的范围明显偏离,这种偏离是广泛、稳定和长期的,并至少有下列1项:

(1)认知(感知,及解释人和事物,由此形成对自我及他人的态度和形象的方式)的异常偏离;

(2)情感(范围、强度,及适切的情感唤起和反应)的异常偏离;

(3)控制冲动及对满足个人需要的异常偏离;

(4)人际关系的异常偏离。

【严重标准】特殊行为模式的异常偏离,使病人或其他人(如家属)感到痛苦或社会适应不良。

【病程标准】开始于童年、青少年期,现年18岁以上,至少已持续2年。

【排除标准】人格特征的异常偏离并非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的表现或后果。

60.1偏执性人格障碍[F60.0]

以猜疑和偏执为特点,始于成年早期,男性多于女性。

【诊断标准】

(1)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2)以猜疑和偏执为特点,并至少有下列3项:

①对挫折和遭遇过度敏感;

②对侮辱和伤害不能宽容,长期耿耿于怀;

③多疑,容易将别人的中性或友好行为误解为敌意或轻视;

④明显超过实际情况所需的好斗对个人权利执意追求;

⑤易有病理性嫉妒,过分怀疑恋人有新欢或伴侣不忠,但不是妄想;

⑥过分自负和自我中心的倾向,总感觉受压制、被迫害,甚至上告、上访,不达目的不肯罢休;

⑦具有将其周围或外界事件解释为“阴谋”等的非现实性优势观念,因此过分警惕和抱有敌意。

60.2分裂样人格障碍[F60.1]

以观念、行为和外貌装饰的奇特、情感冷漠,及人际关系明显缺陷为特点。男性略多于女性。

【诊断标准】

(1)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2)以观念、行为和外貌装饰的奇特、情感冷淡,及人际关系缺陷为特点,并至少有下列3项:

①性格明显内向(孤独、被动、退缩),与家庭和社会疏远,除生活或工作中必须接触的人外,基本不与他人主动交往,缺少知心朋友,过分沉湎于幻想和内省;

②表情呆板,情感冷淡,甚至不通人情,不能表达对他人的关心、体贴,及愤怒等;

③对赞扬和批评反应差或无动于衷;

④缺乏愉快感;

⑤缺乏亲密、信任的人际关系;

⑥在遵循社会规范方面存在困难,导致行为怪异;

⑦对与他人之间的性活动不感兴趣(考虑年龄)。

60.3反社会性人格障碍[F60.2]

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经常违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为特点,男性多于女性。本组病人往往在童年或少年期(18岁前)就出现品行问题。成年后(指18岁后)习性不改,主要表现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甚至违法乱纪。

【诊断标准】

1.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并至少有下列3项:

(1)严重和长期不负责任,无视社会常规、准则、义务等,如不能维持长久的工作(或学习),经常旷工(或旷课)、多次无计划地变换工作;有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且这些行为已构成拘捕的理由(不管拘捕与否);

(2)行动无计划或有冲动性,如进行事先未计划的旅行;

(3)不尊重事实,如经常撒谎、欺骗他人,以获得个人利益;

(4)对他人漠不关心,如经常不承担经济义务、拖欠债务、不瞻养子女或父母;

(5)不能维持与他人的长久的关系,如不能维持长久的(1年以上)夫妻关系;

(6)很容易责怪他人,或对其与社会相冲突的行为进行无理辩解;

(7)对挫折的耐受性低,微小刺激便可引起冲动,甚至暴力行为;

(8)易激惹,并有暴力行为,如反复斗殴或攻击别人,包括无故殴打配偶或子女;

(9)危害别人时缺少内疚感,不能从经验,特别是在受到惩罚的经验中获益;

2.在18岁前有品行障碍的证据,至少有下列3项:

(1)反复违反家规或校规;

(2)反复说谎(不是为了躲避体罚);

(3)习惯性吸烟,喝酒;

(4)虐待动物或弱小同伴;

(5)反复偷窃;

(6)经常逃学;

(7)至少有2次未向家人说明外出过夜;

(8)过早发生性活动;

(9)多次参与破坏公共财物活动;

(10)反复挑起或参与斗殴;

(11)被学校开除过,或因行为不轨而至少停学一次;

(12)被拘留或被公安机关管教过。

60.4冲动性人格障碍(攻击性人格障碍)[F60.30]

以情感爆发,伴明显行为冲动为特征,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诊断标准】

(1)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2)以情感爆发和明显的冲动行为作为主要表现,并至少有下列3项:

①易与他人发生争吵和冲突,特别在冲动行为受阻或受到批评时;

②有突发的愤怒和暴力倾向,对导致的冲动行为不能自控;

③对事物的计划和预见能力明显受损;

④不能坚持任何没有即刻奖励的行为;

⑤不稳定的和反复无常的心境;

⑥自我形象、目的,及内在偏好(包括性欲望)的紊乱和不确定;

⑦容易产生人际关系的紧张或不稳定,时常导致情感危机;

⑧经常出现自杀、自伤行为。

60.5表演性(癔症性)人格障碍[F60.4]

以过分的感情用事或夸张言行吸引他人的注意为特点。

【诊断标准】

(1)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2)以过分的感情用事或夸张言行,吸引他人的注意为特点,并至少有下列3项:

①富于自我表演性、戏剧性、夸张性地表达情感;

②肤浅和易变的情感;

③自我中心,自我放纵和不为他人着想;

④追求刺激和以自己为注意中心的活动;

⑤不断渴望受到赞赏,情感易受伤害;

⑥过分关心躯体的性感,以满足自己的需要;

⑦暗示性高,易受他人影响。

60.6强迫性人格障碍[F60.5]

以过分的谨小慎微、严格要求与完美主义,及内心的不安全感为特征。男性多于女性2倍,约70%强迫症病人有强迫性人格障碍。

【诊断标准】

(1)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2)以过分的谨小慎微、严格要求与完美主义,及内心的不安全感为特征,并至少有下列3项:

①因个人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导致优柔寡断、怀疑,及过分谨慎;

②需在很早以前就对所有的活动作出计划并不厌其烦;

③凡事需反复核对,因对细节的过分注意,以致忽视全局;

④经常被讨厌的思想或冲动所困扰,但尚未达到强迫症的程度;

⑤过分谨慎多虑、过分专注于工作成效而不顾个人消遣,及人际关系;

⑥刻板和固执,要求别人按其规矩办事;

⑦因循守旧、缺乏表达温情的能力。

60.7焦虑性人格障碍[F60.6]

以一贯感到紧张、提心吊胆、不安全,及自卑为特征,总是需要被人喜欢和接纳,对拒绝和批评过分敏感,因习惯性地夸大日常处境中的潜在危险,而有回避某些活动的倾向。

【诊断标准】

(1)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2)以持久和广泛的内心紧张,及忧虑体验为特征,并至少有下列3项:

①一贯的自我敏感、不安全感,及自卑感;

②对遭排斥和批评过分敏感;

③不断追求被人接受和受到欢迎;

④除非得到保证被他人所接受和不会受到批评,否则拒绝与他人建立人际关系;

⑤惯于夸大生活中潜在的危险因素,达到回避某种活动的程度,但无恐惧性回避;

⑥因“稳定”和“安全”的需要,生活方式受到限制。

60.8依赖性人格障碍[F60.7]

【诊断标准】

(1)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2)以过分依赖为特征,并至少有下列3项:

①要求或让他人为自己生活的重要方面承担责任;

②将自己的需要附属于所依赖的人,过分地服从他人的意志;

③不愿意对所依赖的人提出即使是合理的要求;

④感到自己无助、无能,或缺乏精力;

⑤沉湎于被遗忘的恐惧之中,不断要求别人对此提出保证,独处时感到很难受;

⑥当与他人的亲密关系结束时,有被毁灭和无助的体验;

⑦经常把责任推给别人,以应对逆境。

60.9其他或待分类的人格障碍[F60.8;F60.9]

包括被动攻击性人格障碍、抑郁性人格障碍和自恋性人格障碍等。

[p align=center]ccmd-3相关精神障碍的治疗和护理[/p]

人格障碍是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使病人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这种模式极端或明显偏离特定文化背景、一般认知方式(尤其在对待他人方面),对社会环境适应不良,明显影响其社会功能与职业功能,并已具有临床意义,常自感精神痛苦。病人虽然无认知功能缺损,但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难以矫正。通常开始于童年或青少年期,并长期持续发展至成年或终生,仅少数病人成年后可能在程度上有所改善。由各种疾病,如躯体疾病(例如脑病、脑外伤、一氧化碳中毒、慢性酒中毒)、精神障碍导致的人格特征偏离正常,应作为原发疾病的症状,称为人格改变。

一、病因与病理机制

人格是指由遗传决定的个人先天素质以及后天发育与习得性有机结合形成的总体精神活动(思维、情感和行为)模式。人格特征可在社会活动、处理人际关系中表现出来,也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塑造和发展,如脾气的温和或急躁、对事物反应敏捷或迟缓、对人诚实或虚假、热情或冷漠、信任或多疑、顺从或好斗、严厉或宽容、自尊或自卑、勤奋或懒惰、认真有责任感或马虎放任、保守或激进、务实或空谈、松弛或紧张、孤独或合群等。

从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角度看,人格障碍往往由以下因素综合形成,但幼年期家庭心理因素起主要作用。

1.生物学因素

意大利犯罪心理学家Rombroso曾对众多罪犯的家庭进行大样本的调查,发现许多罪犯的亲族患有反社会人格障碍,犯罪的比率远远高于其他人群。亦有学者发现人格障碍的亲族中患人格障碍的比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因此,人格障碍的遗传因素不能忽略。也有报告人格障碍者脑电图异常者比率高于正常人群,从而提示生物学因素对人格障碍有一定的影响。

2.心理发育影响

幼儿心理发展过程受到精神创伤,对人格的发育有着重大的影响,是未来形成人格障碍的主要因素。常见如下:

(1)婴幼儿母爱或父爱的被剥夺。被遗弃或受继父、母的歧视;父母、亲人过分溺爱,使其自我中心的思想恶性膨胀,异常地发展至蔑视父母、蔑视学校的校规与社会纪律。这为发展成反社会性人格障碍提供了温床。

(2)一个孩子若有迅速消除恐惧反应的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那么与其相关的是具备迅速、强大和良好的习得性抑制能力;反之,若植物神经系统反应迟缓,与之相联系的是只具备缓慢和软弱的习得性抑制能力。研究表明,人格障碍和犯罪者其植物神经功能异常。有人提出植物神经反应性低下,皮肤电恢复的缓慢,可作为罪犯和人格障碍的一种易病素质特征。

(3)幼儿与青少年期受虐待导致产生仇恨与敌视社会或人类的心理。

(4)父母或其他抚养者、幼儿园或小学老师教育方法失当或期望过高,过分强迫、训斥易造成精神压力或逆反心理,形成不良人格。

(5)父母本人品行或行为不良,对儿童的人格发育影响极大。

3.不良社会环境影响

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不合理现象、拜金主义等都会影响青少年的道德价值观,产生对抗、愤怒、压抑、自暴自弃等不良心理而发展至人格障碍。

目前一般认为人格障碍与精神疾病间的关系为:人格特征可成为精神疾病的易感因素或诱因;某些人格特征是精神疾病的潜隐或残留表现;人格障碍和临床综合征可有共同的素质与环境背景,两者可共存,但不一定有病因联系。

二、临床表现

1.偏执性人格障碍

偏执性人格障碍以猜疑和偏执为特点。始于成年早期,男性多于女性。表现对周围的人或事物敏感、多疑、不信任,易把别人的好意当恶意;经常无端怀疑别人要伤害、欺骗或利用自己,或认为有针对自己的阴谋,因此过分警惕与抱有敌意;遇挫折或失败时,则埋怨、怪罪他人,推委客观,强调自己有理,夸大对方缺点或失误,易与他人发生争辩、对抗;常有病理性嫉妒观念,怀疑恋人有新欢或伴侣不忠;易记恨,对自认为受到轻视、侮辱、不公平待遇等耿耿于怀,引起强烈的敌意,常有回击、报复之心;易感委屈,评价自己过高,自命不凡。总感自己怀才不遇、不被重视受压制、被迫害,甚至上告、上访,不达目的不肯罢休。对他人的过错更不能宽容,固执地追求不合理的利益或权力。忽视或不相信与其想法不符的客观证据,因而很难以说理或事实来改变病人的想法。

2.分裂样人格障碍

分裂样人格障碍以观念、行为、外貌装饰的奇特、情感冷漠、人际关系明显缺陷为特点。男性略多于女性。表现为性格明显内向或孤独、被动、退缩,与家庭和社会疏远,独来独往,除生活或工作中必须接触的人外,基本不与他人主动交往,缺少知心朋友;面部表情呆板,对人冷漠,对批评和表扬无动于衷,缺乏情感体验,甚至不通人情;常不修边幅,服饰奇特,行为古怪,不能顺应世俗,行为不合事宜或目的不明确;言语结构松散、离题,用词不妥,模棱两可,繁简失当,但非智能障碍,系由文化程度所致;爱幻想,独出心裁,脱离现实,有奇异信念(如相信心灵感应、特异功能、第六感觉等);可有牵连、猜疑、偏执观念及奇异感知体验,如一过性错觉或幻觉等。因此,常被人称为怪人。

3.反社会性人格障碍

反社会性人格障碍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具有经常违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为特点。男性多于女性。本组病人往往在少儿期就出现品行问题,如经常说谎、逃学、吸烟、酗酒、外宿不归、欺侮弱小;经常偷窃、斗殴、赌博、故意破坏他人或公共财物,无视家教、校规、社会道德礼仪,甚至出现性犯罪行为,或曾被学校除名或被公安机关管教等。成年后(指18岁后)习性不改,主要表现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甚至违法乱纪。如经常旷课、矿工,不能维持持久工作或学习、频繁变换工作;对家庭亲属缺乏爱和责任心,不抚养子女或不赡养父母,待人冷酷无情;经常撒谎、欺骗,以获私利或取乐;缺乏自我控制,易激惹、冲动,并有攻击行为,如斗殴;无道德观念,对善恶是非缺乏正确判断,且不吸取教训,无内疚感;极端自私与自我中心,往往是损人利己或损人不利己,以恶作剧为乐,无羞耻感,故使其家属、亲友、同事、邻居感到痛苦或憎恨。

4.冲动性人格障碍

冲动性人格障碍以阵发性情感爆发,伴明显冲动性行为为特征,又称攻击性人格障碍。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常表现情感不稳,易激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可因点滴小事爆发强烈的愤怒情绪和攻击行为,难以自控,事前难以预测,发作后对自己的行为虽懊悔,但不能防止再发;人际关系强烈而不稳定,时好时坏,几乎没有持久的朋友;激情发作时,对他人可作出攻击行为,也可自杀、自伤;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同样表现出冲动性,缺乏目的性,缺乏计划和安排,做事虎头蛇尾,很难坚持需长时间才完成的某一件事。

5.表演性人格障碍(癔症性人格障碍)

表演性人格障碍以过分感情用事或夸张言行以吸引他人注意为特点。患病率两性无明显差异。表现情感体验较肤浅,情感反应强烈易变,常感情用事,按自己的喜好判断事物好坏;爱表现自己,行为夸张、做作,犹如演戏,经常需要别人注意,为此常哗众取宠、危言耸听,或在外貌和行为方面表现过分;常渴望表扬和同情,经不起批评,爱撒娇,任性、急躁,胸襟较狭隘;自我中心,主观性强,强求别人符合其需要或意愿,不如意时则强烈不满,甚至立即使对方难堪;暗示性强,意志较薄弱,容易受他人影响或诱惑;爱幻想,不切合实际,夸大其词,可掺杂幻想情节,缺乏具体真实细节,难以核实或令人相信。喜欢寻求刺激而过分地参加各种社交活动。

6.强迫性人格障碍

强迫性人格障碍以过分要求严格与完美无缺为特征。男性多于女性2倍,在强迫症中,约72%的病人在病前具有强迫性人格。常表现为对任何事物都要求过严、过高,循规蹈矩,按部就班,不容改变,否则感到焦虑不安,并影响其工作效率;拘泥细节,甚至对生活小节也要程序化,有的好洁成癖,若不按照要求做就感到不安,甚至重做;常有不安全感,往往穷思竭虑或反复考虑,对计划实施反复检查、核对,惟恐有疏忽或差错;主观、固执,比较专制,要求别人也要按照他的方式办事,否则即感不愉快,往往对他人做事不放心;遇到需要解决问题时常犹豫不决,推迟或避免作出决定;常过分节俭,甚至吝啬;过分沉溺于职责义务与道德规范,责任感过强,过分投入工作,业余爱好较少,缺少社交友谊往来。工作后常缺乏愉快和满足的内心体验,相反常有悔恨和内疚。

7.其他类型

如依赖性人格障碍、焦虑性人格障碍等。

焦虑性人格障碍特征是一贯感到紧张、提心吊胆、不安全和自卑,总是需要被人喜欢和接纳,对拒绝和批评过分敏感,因习惯性地夸大日常处境中的潜在危险,所以有回避某些活动的倾向。依赖性人格障碍特征是依赖、不能独立解决问题,怕被人遗弃,常感到自己无助、无能和缺乏精力。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